第四十三章 缓兵离间

小说: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作者:帝献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amm/fmisckiq.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好像例行公事般,大伙在完成自己手上的活后,都不约而同赶聚到曹府的客厅之内。
    此举都已成为曹府上下要员每天的指定行动了。
    无他,只为等待每天早朝归来的曹操会带来什么样新鲜热辣的当日头条新闻。
    山雨欲来风满楼,未雨绸缪永远强于临渴掘井与亡羊补牢。
    从曹操每天捎回来的信息中,向介已能洞隐烛微。
    他强烈意识到京师之外四伏着的危机感正步步为营,悄悄逼近。
    特别是今天,当从曹操口中说出一大堆的精彩“宫廷剧斗”之后,向介更是深信不疑自己的判断。
    事实上,当曹操回来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已经把众人的胃口吊到最高点。
    “可知今晨宫殿之上明枪暗斗是何等精彩绝伦?公矩不在场,惜矣!惜矣!惜矣!”
    众人均精神一振,期待曹操早揭事情的始末。
    谁知曹操突然间童心大发,佯装低头喝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丝毫没有将之悉数托出之意。
    一旁其同族堂弟曹洪急得活蹦乱跳,直催曹操别再卖关子。
    “可是幽州,凉州等地战事有变?”
    向介虽然不敢肯定,但如今此两地的战事频繁,所以才有此猜测。
    “公矩如何能未卜先知?”
    曹操发出由衷赞言后道:“此正乃早朝时首议之事也。
    然此后上军校尉与大将军二人之直接对决才是重点矣!
    公矩不在,痛失良机也。”
    大伙见曹操仍在故弄玄虚,都仿效襄先生,皆在静静的望着曹操。
    甚至连急性子的曹洪都缄口不言,只待曹操尽快再续前言。
    曹操见众人都不再追问,有点自讨没趣,便不再吞吞吐吐,直截了当打开话匣子。
    “前年左将军皇甫嵩率领前将军董卓于陈仓与凉州叛民首领王国所率领军队大战,吾军终笑至最后。
    王国部众精疲力乏,无力再支撑,唯有解围撤退。
    董卓认为穷寇莫追,皇甫将军则认为其时形势对我汉军有利,以吾气势如虹之师追击士气低落之乌合之众,必能大获全胜。
    故皇甫将军遂令董卓押后,自率其直属军团急起追击,连战皆捷,斩杀王国部众万余人……”
    “董卓肯定会对左将军恨之入骨矣!”向介插言道道。
    “王国如此无能,韩遂,马腾等人难道会就此罢休?”
    随向介日久的戏志才果然有独到的见解,一针见血直接猜出结果。
    “志才所言甚是!”曹操对戏志才的见解甚是满意,
    “王国旋被罢免。如今韩遂等人推前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为首领,统率西凉军卷土重来,形势仍不容乐观也。”
    众人听后皆沉默不言。国难犹在,焉能自乐?
    “至于幽州战事则是峰回径转。”曹操再喝了一口水,却并没有简单直接进入主题。
    “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凉州韩遂,马腾等人作乱。
    朝廷命张温为车骑将军,率领十万兵马,以执金吾袁滂为副帅,带领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别部司马孙坚、右扶风鲍鸿……”
    “此鲍鸿可是现八园校尉之下军校尉?”戏志才突然插言问道。
    “然!只可惜其最后仍惨淡收场。
    生于此世,是福是祸难以捉摸。上军校尉与大将军之角斗皆由鲍鸿而起也。
    请容操稍后再述其事。”
    曹操不想转变话题,继续说道:
    ”后中山相张纯向张温毛遂自荐为将,为张温所拒,改用公孙瓒率三千铁骑从征。
    张纯忿火中烧,竟推举同为渔阳郡人泰山太守张举为首领,联合乌桓首领丘力居,劫掠苏中,击杀乌桓校尉公纂稠等将,聚众十万余人,屯兵肥如。
    稍后张举称帝,以张纯为弥天将军,安定王……”
    曹操低头再喝了一口水,许久没有像今天这样说出这么多的话了。
    但有什么办法,今早朝所发生的事如此之多,所有大臣都一样,根本就应接不暇。
    “前年,朝廷派遣中郎将孟益引骑都尉公孙瓒讨伐张纯等人。
    鏖战半年有余,直至幽州牧刘虞到职,以离间,软硬兼施之策引诱丘力居归顺朝廷。
    张举,张纯失去强援,奔亡塞外。
    刘虞再聘刺客击杀张纯。
    张举出逃,下落不明,幽州遂暂告安定。
    皇上因此准备派使节前往幽州,提升幽州牧刘虞代替马日磾为太尉,且加封其为容丘侯。”
    “然鲍鸿如何能挑起蹇硕与何进间之纷争?”
    夏侯惇爱憎分明,对于汉朝与及如今的社会状况早已心怀不满,所以发言时并不将什么上军校尉与大将军等敬辞挂于口边,毫不讳忌直呼其名。
    “人所共知,下军校尉鲍鸿英勇善战,中平二年曾与董卓将军合兵于美阳,大破韩遂之凉州军,斩首数千级。
    故其才可位居西园八校尉之列,成为上军校尉蹇硕最器重之将。
    上年豫州汝南郡葛波黄巾再度兴风作浪,大将军遂推荐鲍校尉前往征讨,望其大振西园校尉之声势。
    下军校尉亦不辱命,大破葛陂黄巾蚁贼。
    然其仍敌不过大将军手下以荀公达为首之智囊团。”
    “此话怎讲?”
    看到曹操不徐不疾的再度俯首喝水,同为谋士类型的戏志才急欲知道何进的智囊团如何对付鲍鸿。
    “可知鲍校尉缺点为何?”曹操不答反问。
    “桀贪骜恣!”向介以四字括之。
    “公矩……”曹操叹了一口气后道:
    “窃闻大将军暗中命人增加下军校尉鲍鸿军粮饷。
    鲍鸿见有利可图,岂会漠然于衷?
    于是侵盗官物,赃过千万。汝等亦知新任豫州牧乃何人……”
    “好一招借刀杀人之计!兵不血刃即能置鲍校尉于死地。”
    一旁的向介见一众只懂舞刀弄枪的莽汉仍是一头雾水的模样,忍不住铢分毫析:
    “豫州牧黄琬正直秉公,只需大将军何进一方稍向其透露一丝信息,以黄州牧之性格焉会袖手冷观?下军校尉身陷囹圄乃早晚之事也!”
    “世上尚有公矩不知晓之事否?”曹操对“襄楷”真的佩服到五体投地:
    “黄州牧自然向朝廷参本鲍校尉贪赃一事,圣上阅后自是大怒,已下旨将鲍校尉劾捕下狱。”
    “上军校尉折此大将,必会心甚不甘。不知其会如何向大将军还以颜色?”
    戏志才果有过人之处,知道蹇硕一定会以牙还牙。
    “上军校尉向皇上启奏,云如今凉州叛民势大,非大将军亲征不可以定凉州之乱。
    皇上听其言,准其奏,立命大将军率军前往讨征。”
    曹操语略激动:
    “若皇上能派遣曹某前往,操必倾力以赴,吾欲为国讨贼立功久矣。
    冀望能封侯作征西将军。日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乃吾志也!”
    向介闻言心中一动。曹操此言日后收于其《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乃曹操对外界表达自己思想历程之作。以表明自己乃忠于汉室之臣。
    当然,此时此刻的曹操着实有此想法,然皇帝刘宏之所以立即准奏蹇硕所奏,自然也有其理。
    人到中年的皇帝刘宏突开茅塞,试图力挽狂澜,将军权回收自己手中。
    但已握军权的大将军何进岂会如此轻易将之拱手奉还?所以刘宏才新置西园校尉,欲籍此来牵制何进。
    然而,游戈在两端,左右逢源的中常侍们时忠时奸,令人难以捉摸。
    就像如今的张让与赵忠见刘宏此段时间气势如虹,大刀阔斧重整旗鼓,勤于政事。立即见风使舵私下对蹇硕许诺会与其统一战线对外。
    这也是为何蹇硕会如此中气十足,提出派遣何进前往远征凉州之故。
    “上军校尉此乃调虎离山之计矣!只要大将军何进离京,上军校尉插足北军五团及其他军团之期指日可待也。”
    向介一语中矢。其言一出,众人均长吁短叹不已。
    曹操又长叹一声,接着说道:
    “大将军岂有不知之理?立上奏朝廷,云其所率之北军乃负责京师周边地区安全,不可轻易外征。
    于是慎表中军校尉袁绍代其前往徐州,兖州两地募兵。
    待其回归后自己即率军西行。然大将军之言有理,皇上无可奈何,唯有准奏。”
    “大将军此乃缓兵之计也。就算他日中军校尉袁绍徵兵回京,大将军亦会有他法不去西征。”
    向介突然发现自己出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计策。
    之前还真没想到,此时期东汉人已将三十六计运用得如此出神入化了。
    众人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之际,突然人报有圣旨到来,原来乃当今圣上宣“襄楷”前往南宫面圣。
    大伙早知襄先生乃当今皇上甚是欣赏的红人,对此自不以为奇。
    向介当然不敢违旨,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太监走出了曹府。
    东汉京都雒阳宫殿楼阁鳞次栉比,富丽堂皇,通南彻北,东西纵横,光是名字就能让人混淆不分。
    向介虽然曾多次出入其中,但自问所往之处甚少涉足,只知其间的九牛一毛而已。
    皇宫有南宫,北宫两大宫殿。
    南宫北门与北宫南门两阙相对,如在高空俯瞰,其就是一个“吕”字的形状。
    南宫乃上朝议政,进行朝贺,举行国之庆典所用。
    北宫为寝宫,乃供皇帝与妃嫔寝居之所。
    至于皇后则居于其中的长秋宫;
    永乐宫与永安宫则属皇太后所住;
    太子的东宫则住于承光殿。
    向介被召往之地乃嘉德殿,在南宫之内。
    南宫本乃秦始皇灭六国后,将此周城市赠与相国吕不韦。财大气粗的吕不韦毫不吝啬,将其装修得雄伟宏丽。
    西汉开国之君刘邦虽然亦定都洛阳,但直到东汉之时,才正式将之定作皇宫。
    此南、北两宫长约七里,屋顶有三条覆盖复道相连。
    此三条复道,中间一条乃专供网上御用,左右两条则是大臣、宦官所用之道。
    每隔十步就有一卫士站岗,守备极其森严。
    南宫三排宫殿,稳居中央的乃是自北朝南排列的主体宫殿。
    其中最为瞩目的当属却非殿与崇德殿。
    汉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于却非殿宣告天下定都洛阳。
    却非殿亦顺理成章成为光武帝与群臣议政的南宫正殿。
    直至明帝于永平年间造建出崇德殿才取而代之成为南宫正殿。
    却非殿西端是鸿德门,门内有明光殿及尚书令奏事之殿事。
    而向介前往的嘉德殿就是在明光殿北靠后些许的地方。
    向介还是首次光临嘉德殿。想不到饱读诗书,路历万里的向介却实实在在为此间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所吸引。
    欲往嘉德殿,需要穿过嘉德门。
    嘉德门乃是用来制订礼仪的殿堂,乃周时九龙殿之旧址。
    九龙殿早已覆巢毁卯,只剩下九龙门犹存。
    此九龙门就是嘉德殿的正门,门前有三条高耸入云的铜柱,每条铜柱之上均有三条栩栩如生的巨龙盘绕其间,是以称之为九龙门。
    章和元年(即公元八十七年),章帝就在此间召见鲁国著名庆氏学大儒侍中曹褒,由小黄门将班固所书献上。
    由汉高祖刘邦命后来为太子太傅,精通儒术的薛县人叔孙通所作的《汉仪》十二卷交付与曹褒,令其修改后实施。
    当今圣上刘宏称帝后,亦于此地追认其亡父为孝仁皇帝,尊称其母董太后为孝仁皇后,奉居于嘉德殿,将其命名为永乐宫,意为宣扬孝道,以礼治国之意。
    事实上,与董太后一脉相承的当今皇上刘宏对其母亦甚为孝顺。
    董太后早年丧夫,与刘宏相依为命,两人枝叶相持。
    所以,当刘宏至爱的王美人为何皇后毒死之后,其子刘协立刻被刘宏送至永乐宫交由董太后抚养,免其日后为何皇后所害。
    当踏入永乐宫的一瞬间,向介本来尚在欣赏皇宫琼殿建筑的兴趣立刻荡然无存。
    殿堂之内虽然只有数人,但望着那几个表情各异的面孔,向介立已嗅到出一股浓郁的不祥之气,压抑之感直上心头。
    欲知后事如何,请续阅下章《危言高论》。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三国演史之列侯争霸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famm/fmisckiq.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