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翰林学士

小说:北宋仕途  作者:孤心书生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北宋仕途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coii/fmgofikg.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家门在望,沈欢颇感兴奋地从马车上跳下,抬了抬头,“沈府”那个烫金大字赫然在目。
    “唉,过几天这里就不属于我了。”沈欢叹息一口气,定定地看着,接着摇头失笑。
    今日已经是七月十七,一切几乎尘埃落定。天子一行已经把海州该看的地方都看完,十四那天在东海之滨天子为大航海纪念碑揭幕,成为一大盛典。
    三天之后,他们回到了海州城,打点一切,准备回京。
    沈欢被天子赵顼点名,要他二十那天也一道进京,给他两三天时间收拾准备。
    至于他的去处安排?
    拈着手中的圣旨,沈欢看了一眼,笑得莫名其妙。
    计划中的三司使没有捞着,却换来这个补偿?
    “海州知州沈欢,文才俊秀,为天下所称,朕心悦重之,邀为朝廷近臣,特擢为翰林学士。钦此。”
    手中的这一道圣旨向世人表明,这一朝最年轻的翰林学士诞生了!
    翰林学士!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字眼呀。从今天起,他就是翰林学士了?
    虽然过去了三四天,圣旨也给他翻了无数次,可他依然感觉有点恍惚,大有不敢置信的神情。以前看着别人有这个名头而羡慕,如今落到他头上,激动之余反而还觉得有点烫手。二十四岁的翰林学士,这代表了什么?
    翰林学士院作为宋朝廷的中央文职机构,沿袭唐代,经过上百年发展,成为了清要而显贵的职位。学士院的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
    看上去没有什么重要的地方,在大臣眼中也不如其他职位来得有权势。但是作为一个荣耀的话,翰林学士是大宋文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有的读书人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朝一日让人称之为“大学士”。
    另外,这也是入主其他中枢的一个必经之路。几乎所有的参政与宰相都先戴上翰林学士的大帽才成为权势人物:“其为翰林学士者,职始显贵,可以比肩台长,举武政路矣!”
    如今,自己就是翰林学士了!虽然没有得到一直谋划的三司使,不过当沈欢从司马光手上接到圣旨的时候,却没有多少沮丧。他们两师徒甚至感到振奋,官家进沈欢为翰林学士,这是一个信号,因为三司使也还没有落到王安石手中,一切回京后再说,这就说明沈欢还有机会。
    而且机会很大!因为他现在已经是翰林学士,再上去就不算一步登天,有了缓冲别人的怨言也会小许多。
    兴奋了几天,回到海州城,沈欢的情绪就有点低落,在这里四年,说没有感情那是骗人。大半个海州从他手中建起,就像是他的孩子,如今再见一草一木,想到自己就要离开,伤感之情也充斥心间。
    等到了知州府邸,这股悲戚之感更是强烈了。
    颇为感慨地摸摸古朴的朱漆大门,拍了拍身上的衣服,沈欢收拾纷杂的心绪,正步入门。
    还没有到正厅,却发现全家都在前院迎接他回来。
    沈母、王璇、周如怡、沈莲儿、王璇怀中抱着的小熙成,还有武华与蔡卞,正中的是沈母,一字排开。
    “你们……”沈欢有点蒙了,还没见过这样的阵势。
    还是沈莲儿够活泼,欢跳到沈欢身边,嚷着叫道:“大哥,你是翰林学士了,翰林学士啊!这就是圣旨么?给我看看!”
    说完也不经沈欢的同意就从他手中把圣旨给拽了过去,跳到一边,大声一个字一个字读了出来。
    接着她把圣旨拿到沈母跟前,欢喜地道:“娘,你看,大哥真是翰林学士了!”
    沈母笑得脸都开了花,眯着眼,不住地点头。
    沈欢走过来,道:“娘,你怎么也跟他们在这里,累着怎么办?走,回去歇着。”
    沈母握住沈欢扶过来的手,高兴得眼泪都流了出来,声音也有点呜咽:“我家欢儿有出息……有出息了,翰林学士总够光宗耀祖,娘就算现在去见沈家列祖列宗都觉得脸上有光。你是为娘的儿子!”
    沈欢哭笑不得,不就一个翰林学士么,还不是宰相呢!
    沈母确实激动得要流泪,是的,她的儿子真有出息。沈家一百年还没出一个翰林学士呢,她丈夫考不上功名就去世,她也只能听从他的遗愿,送儿子去读书。如今儿子成为百姓眼中的“大学士”,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这时候小熙成在母亲怀中也不安分,扑向的却不是沈欢,而是沈莲儿,嘴角嚷嚷:“姑姑,我要……”
    指的却是沈莲儿拿在手中炫耀的圣旨,就像要糖果一般,还流着口水。
    沈莲儿甩他一个后脑勺,嘟囔说道:“给你咬坏怎么办?弄脏了也不行!”
    小熙成嘴一撇,就要哭了。
    王璇看得好笑,只好哄他,转而向众人说道:“大家也别站外面了,进去坐吧。”
    说完她看向沈欢,神情柔婉。
    沈欢点点头,扶着母亲,进了大厅,请她坐下自己这才落座。
    沈欢环视众人,座中除了蔡卞,其他都算得上他至亲之人。不过蔡卞拜他为师,在这个时代,老师有时候甚至比亲人还要重要。听过大义灭亲,却甚少听闻什么“大义灭师”。尊师重道,这是读书人的气骨!
    迟疑了一下,沈欢还是说道:“娘,过两天我等就要回京了。”
    “回京?”众人皆是一惊,伤感的气氛顿时冲散了刚才的喜悦。
    “真要回京?”沈母微微一愣。
    沈欢点头说是。
    沈母轻叹一声:“回吧,回京也好。开封毕竟才是我等的家。欢儿,你祖坟都在开封呢!回去也好。”
    话是这样说,不过在海州住了四年,这里也算得上他们的第二个故乡,特别是因为海州有今日的成绩,沈欢在这里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作为他的家人,也受到了海州百姓的尊敬。
    沈母强压心头的郁闷,转头对王璇与周如怡说道:“媳妇呀,这两天欢儿可能要忙于应酬,还有不少事要交割。家里要收拾的东西就交给你们打点了。”
    王璇赶紧说道:“娘放心,我等会准备妥当一切。”
    周如怡也笑道:“是啊,娘,我等会做的。这两天你就忙着逗弄你的孙子就行了。”
    沈母这才有了点笑容,向王璇怀中的小熙成招手:“熙成,来,到奶奶这边来。”
    小熙成利落地滑下,奔到沈母怀中,有点不高兴地问:“奶奶,我们要走了吗?”
    “走?”沈母一愣,既而摇头,“不是走,我们回家!”
    “这里不是我们的家吗?”小熙成天真的模样又有着疑惑。
    沈母也不知道怎么解释。
    沈欢闻言却是心头一酸,一入官场,身不由己。这次是回京,还算回家,下一次呢?
    他这辈子还长,下一站是哪里?家里人还要跟着他奔波么?一想到历史上苏轼给贬到海南岛造成妻死子亡最后连自己都客死他乡,沈欢不由打了个冷战,心里暗暗发誓,不,他不会让这样的事在自己身上发生!
    “大哥要回京,那我怎么办?”沈莲儿突然惊叫,连把玩圣旨的兴趣都没有了。
    “什么你怎么办?”沈母不满女儿的大呼大叫,“你当然也跟着回去!”
    “不行!”沈莲儿跳起来反对。
    这次连沈欢也皱起眉头,一脸不解地看着妹妹。
    沈莲儿涨红着脸蛋,道:“我现在还是海州大学的学生,还要两年多才毕业呢!”
    沈欢眼珠一突,脑子有点混乱,她是什么意思,要留在海州继续上大学不成?
    他忍不住要抚额头,大是伤脑筋,这丫头就是多事。
    果然,沈母大为不悦:“莲儿,你什么意思?”
    “我……我……”沈莲儿急得满脸通红,焦急地看向沈欢。
    沈欢这次学足了上次郭逵的模样,紧盯自己的脚趾头,目不斜视,镇定的功夫有如老僧入禅,泰山崩于前都不为色动。
    沈莲儿见状气得直跺脚,鼓起勇气,转而向沈母说道:“娘,我要留在海州大学继续学习!
    “不行!”沈母立刻反对,满脸阴沉,“全家都回京,你一个女儿家孤身一人留在这里,这怎么成?再说了,你这些年学的东西还不多么,一个女儿家不多学点女红反而学什么读书,要做什么?你以为自己也能做大学士不成?都快成野丫头了!”
    “娘……”沈莲儿哀求不已。
    沈母不为所动。
    “大哥……”沈莲儿又把可怜哀求的目光转向沈欢。
    沈欢受不了那焦灼的眼神,由老僧跳出墙来,咳了一下:“这个嘛……很难!你一个女孩子,不大方便!”
    沈莲儿反驳说道:“有什么不方便的!海州大学也招了不少商贾官员的女眷做学生,独立一个院子,我住在里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这个嘛……”沈欢搓搓手,很为难。
    沈莲儿又道:“大哥你回去了,武华怎么办?他现在跟着欧阳老师学习,你也带他回去,还顾虑他的前程不?”
    “我……”武华见提到自己,赶紧站起来,涨红着脸,哆嗦不已,“我……我当然也跟着老师进京!”
    沈莲儿盯着沈欢,道:“大哥,你不能这样自私!回京之后,估计你会比现在还忙,哪有什么时间来教武华?这样的话还不如让他留在海州跟着欧阳前辈学习呢!”
    自私?沈欢抬头,看见武华扭捏的神态,不由明了,对,做人不能太自私,武华留在海州大学比跟着他要有出息。
    沉吟片刻,沈欢说道:“武华,莲儿说得对,你留在海州大学学习,学有所成之后再进京找我。”
    “老师……”武华大急,“我进京服侍你。”
    沈欢怒道:“我还没老到要人服侍的地步。听话,留在海州,算是帮我伺候欧阳公,他年纪大了,又对我有恩,你能代我尽点学生的本分,我会非常感激你的。”
    “老师你千万不要这样说!”武华有点惶恐。
    沈母想到欧阳修那把年纪,也点头说道:“小华,你老师说得多,你帮着服侍欧阳老大人,又能跟着学到大学问,一举两得。就这么定了!”
    沈母发话,武华却是不敢反驳了。
    沈欢也道:“我虽然离开了海州,不过有欧阳父子在,还有苏子瞻、范介古,在这里也不会有人欺负你,也不怕你会吃亏。”
    “哦。”武华只能沮丧点头。
    沈莲儿成功转移矛盾后,这会儿欢快拍手,道:“连武华都没人敢欺负,我作为你的妹妹,还会有人敢欺负我?大哥,在海州我也能照顾自己,何况还有武华在,他敢不照顾我?你们应该没有理由不让我留在海州了吧?”
    沈欢摸摸鼻子,最后看向母亲。
    沈莲儿见状赶紧扑向母亲身边,撒娇说道:“娘,我已经长大了。你现在有熙成这个孙子,可以很开心过日子嘛。等我学成后再回家伺候你,行不?”
    沈母无奈摇头叹道:“女大不中留啊!”
    “多谢娘亲成全!”沈莲儿笑逐颜开,顺竿而上,一口堵实了母亲的话。
    沈母摸摸她的头发,满是忧色:“你要学会照顾自己。你大哥有出息了,你不能给他丢脸,知道不?”
    “娘亲放心,孩儿懂得。”沈莲儿表尽了一百个孝心。
    沈欢笑了笑,事情完满解决,不由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也希望妹妹能留在海州大学,学什么还在其次,关键是给别人留下一个信号——他虽然走了,但肯留下妹妹,说明他对海州大学依然重视。
    特别是女子学院,他留下妹妹,更说明他要办下去的决心。不能让这个兴起的好兆头因为他的离开被扼杀掉。
    沈母看儿子不反对,也只是无奈点头同意,算是对儿子的支持。
    最绝的就是沈莲儿,揪出武华这个话题,让大家没有了反驳的理由。沈氏这家人,此时此刻表现得无比默契……
    沈欢看向坐在末尾一脸安静的蔡卞,不由问道:“元度,你呢,打算如何抉择?是留在海州大学还是跟我进京?”
    蔡卞一脸轻松地道:“老师说怎么做门生就怎么做。”
    沈欢大为满意这个回答,说白了就是对蔡卞很满意。
    海贸事故发生后,沈欢为了保护他准备与他断绝刚刚认同的师生关系,蔡卞一力拒绝,回去后不怕惹火上身,频频对外宣传他已经拜沈知州为师。抛去师生大义的外衣,就算他抱着什么目的,单是这份魄力就足以让沈欢欣赏赞叹。
    这段日子沈欢也吩咐武华日夜观察蔡卞的行为,如果发现有打着他这个知州名头去做一些谋取私利之事,他会毫不犹豫把这个人逐出师门!
    好在到现在为止,蔡卞都表现得很安分,没有丝毫逾越。
    沈欢考虑了半晌,盯着蔡卞说道:“元度,你天资聪颖,几乎有过目不忘之能,经史子义烂熟于胸。你的前途应该是在仕途之上,海州大学如今所学颇杂,并不大适合你。还跟我入京吧,政治经济之道,我也能教你。”
    蔡卞喜道:“多谢老师栽培,门生回去也收拾一番,拜别大学老师朋友后就随老师进京。”
    沈欢笑着点头。
    …………………………………………………
    七月十八。
    海州又开始忙碌,几乎整个官场都动员起来。
    把底下官员都召集在一起,沈欢宣读了官家的圣旨,自今日之后他就不再是海州的知州,将由通判范一农接任。
    范一农如愿接掌海州,先是向沈大学士道贺,接着与沈欢忙着交接工作,好在两人多年配合无间,加上范一农对海州事物也熟悉无比,只是换了个角色而已,上手异常之块。
    在他这里,沈欢更多是要吩咐海军之事,让范一农更多配合郭逵对海军的建设,告诉他这里才是天子最为看中的地方。
    范一农自是拍在胸脯保证绝不懈怠。因为他也知道自己与沈欢、司马光是同一条船上的蚱蜢,大家必须开诚布公默契配合。
    …………………………………………………………
    七月十九。
    交代完范一农,则是苏轼这边了。海贸自不用说了,还要继续发挥苏轼的作用。至于他们制定的全国海贸计划,因为沈欢没有顺利升为三司使,暂时只能搁浅。不过沈欢让苏轼放心,迟早有他发挥才能的时候。
    另外就是交代苏轼注意海军里头火药的制造,让他严密督管,说白了就是监督郭逵,作为武将,沈欢可以放心让他训练海军,因为他并不能真正威胁到京城。但是有了火药就大大不同,大量制造的话他凭着手中的兵力完全可以在陆地上所向无敌。
    让苏轼监管火药的数目与去向,不过是为了防范罢了。毕竟郭逵一旦出事,沈欢作为海军建立的倡议者,几乎要与之同罪!
    为了保护郭逵,也为了保护自己,沈欢不能免俗地与宋朝大多文臣一样对武将起了提防之心。
    下午开始到晚上,沈欢参与各种宴会,与欧阳修、欧阳发等人话别。
    …………………………………………………………
    七月二十。
    一大早,天子起驾,摆道回京。
    沈欢随同于后,往开封而去……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北宋仕途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icoii/fmgofikg.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