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诸葛瑾忽悠刘备

小说:巧了!我也叫刘辩  作者:小桥静水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巧了!我也叫刘辩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smgc/fkmmfgcs.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眼见太史老夫人仍在思考,刘辩耐心地等待一会儿,才道:“请问太史慈义士要回黄县,需要多久呢?”
    “甚么?”太史老夫人愣了一愣,回过神来,继而粗粗地算了一下,“大约几十天罢?毕竟辽东距离黄县,尚有不小的距离啊!”
    刘辩很想吐槽:这是走海路,还是陆路啊?——换成陆路,的确要几十天……“能不能说一说具体时日呢?”刘辩含蓄地提示,“我好安排安排,毕竟要让黄县令被革职,还需要一些“证据”,让黄县百姓们看清黄县令的嘴脸,方能让黄县令的名声扫地。没了好名声,黄县令还会厚颜地留在黄县吗?”
    ——革职也要技巧啊!莫名地革职对方,且没被大多黄县百姓们了解到黄县令的失德之处,黄县令指不定会隐居,而不是离开……万一黄县令还计划东山再起呢?
    必须抹消这一可能性才行。
    太史老夫人思量片刻,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此是希望老身号召左右乡邻,上演一幕“百姓陈情”吗?……太史老夫人道:“最快也要十六天。”
    “十六天么?”刘辩眸光微闪:该说太巧了吗?——他去北海书院学习十五天的样子,待到返回渤海郡时,正好顺便……点了点头,刘辩拱手说:
    “我记下了。十六天,对吗?——那么,不管太史慈义士是早回,还是晚回,我都会在十六天后再来一趟黄县!到时,将是黄县令被罢黜、太史慈义士接领县令乃至郡守一职的日子!”
    太史老夫人:“……”
    太史老夫人飞快地回神,摇头道:“——县令!”
    “甚么?”刘辩愣了一愣。
    太史老夫人道:“县令即可,郡守……郡守一职,我儿资历太浅,还不够格。”
    刘辩:“……”
    顿了一顿,刘辩便道:“好罢,到时,将是黄县令被罢黜、太史慈义士接领县令一职的日子!”
    附近的渔夫们:“……”
    太史老夫人啊太史老夫人~郡守哇!你真不考虑让子义兄接任郡守吗?话说资历浅,当任一段时日,不就资历深了?再考虑考虑呗?
    可惜太史老夫人听不见众渔夫们的心声,仍旧坚持己见。
    相比众渔夫们的怨念,刘辩倒觉莞尔:学我吗?——我,渤海太守,一郡之长,却堪比州牧,放眼整个冀州,好像没人比我更有实力?
    太史慈,预定的黄县县令,掌握一县之职,却堪比东莱郡守,是吗?
    “多谢小公子出言仗义。”太史老夫人说,“如此,就定下了?——老身现在就动笔写信,稍后就去驿站,将信寄出去!”
    “十六天后,我会再次登门拜访!”刘辩朝太史老夫人鞠躬,“老夫人,保重!”
    太史老夫人淡定地颔首,把门给关上。
    而刘辩,则返回众人身边。
    ——刘辩后知觉地意识到:老夫人相当谨慎呢?聊了半天,老夫人都没请自个儿入府一叙?……也罢,当务之急,是送船工们赶紧地出海!
    定了定神,刘辩低声道:“事情办妥了。诸位,你们也该行动了罢?——且去回家收拾行李罢!半个时辰后,咱们就在海港汇合?”
    众渔夫们响应道:“好!俺去去就来!”
    言罢,众渔夫们也抓紧时间,各自地散去。
    刘辩等人则再次地赶往海港,等待渔夫们的到来。
    等待期间,诸葛亮拽了一拽诸葛瑾的衣角,不高兴道:“兄长,你真要走吗?好不容易要去北海书院了,兄长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呀?就这么错过……”
    诸葛亮年纪小小,却隐约地得知自家兄长真要来回一趟浮阳县到黄县之旅,就注定没法在北海书院上学了,哪怕只有短短半个月……可是,老师是郑玄先生哦?
    诸葛瑾伸出手来,抚了一抚诸葛亮的脑袋,温和道:“无妨,无妨。等咱们回南皮县了,还有南皮书院供你家兄长我学习呢?——不也一样?”
    这哪能一样?!
    诸葛亮涨红了小脸,有心想说甚么,却是甚么也说不出来。
    反而是诸葛瑾,温声道:“亮儿,答应兄长一件事,好么?”
    “何事?”诸葛亮问。
    诸葛瑾道:“难得一次机会,亮儿要在北海书院好好地体验啊?”
    诸葛亮呆了一呆,呆呆地望着诸葛瑾。
    诸葛瑾却豁达得很,继续地揉搓诸葛亮的脑袋。
    半个时辰后,众渔夫们如约而来,且每个渔夫们都大包拎小包,甚是准备充足。
    刘辩好奇地瞄了一瞄众渔夫们的大小和小包,试探道:“这些是……?”
    老全,中年渔夫,爽朗大笑,笑道:“也没啥儿,全是干粮!俺们直接航行,不靠岸,争取早点抵达那啥,浮阳县?”
    与此同时,诸葛瑾也迈前一步,朝刘辩等人拱手,作道别状儿,慎重道:“辩公子,我去了,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
    说罢,诸葛瑾主动找上老全,大方道:“能让我与你同行吗?”
    “当然能!”老全摆了摆手,想也不想地应下。
    然后,刘辩等人注视众渔夫们把大包和小包放进自家的船舱。
    刘辩欣喜地留意到:渔夫们的渔船……并不简陋。
    相反地,渔船厚实,颇有规模,每艘船里都安置一座大大的船舱,能供两、三人歇脚还不挤得慌的那种,更别提足够把干粮全放进船舱,保证食物的充足?
    刘辩想:至少十天之内,渔夫们不会烦恼食物的短缺。
    就是不晓得干粮是否可口?
    思及此处,刘辩囧了,觉得自己想多了。
    话说他不该考虑的是:这些渔船能否经得起海上莫名刮起的龙卷风,或是暴风雨吗?——他再仔细地瞧了一瞧,只觉这些渔船造得一点也不粗糙,反正船头安置个弩弓啥的,都能秒变战船!
    心下一凛,刘辩登时明白这些渔船……怕是另有作用?
    所以说,老全提及的故事里,船工连人带船全都沉没……别有隐情吗?
    这时,他忽然听到老全的喊声:“小公子!俺们出发啦!最近天气正好,不会有大风大雨和大浪!你且放心罢!”
    诸葛瑾站在老全的身边,亦朝刘辩鞠个大大躬儿。
    刘辩的身边,则是诸葛亮稚嫩的大喊,喊道:“兄长!保重!早日回来!”
    诸葛亮朝诸葛瑾拼命地挥手。
    诸葛瑾微微一笑,亦礼尚往来。
    刘辩一行人目送众渔夫们划船远去……
    还别说,九艘渔船一同出发的场景,颇为壮观啊!
    直至渔船划得远了,成了海面小黑点后,刘辩才收回视线,对众人说:“我们也赶紧起程罢?——去北海书院!”
    众人附和道:“喏!”
    随后,刘辩一行人重新坐上马车,或者骑马,向北海书院赶去。
    ……忘记说明了:北海书院虽带“北海”二字,其书院的位置却并不在北海郡!
    正式的坐标是:青州高密国。
    原属北海郡,后被划成封地,无主状态,其都城是阴城!换句话说,应是“阴城书院”……
    八成郑玄先生认为“阴”字太晦气,遂保留叫“北海”?
    不过,这不重要,重点的是:留给刘辩的时间不多了——
    刘辩一行人必须尽早地赶往书院!
    且不提刘辩一行人赶路,单说诸葛瑾,随老全和众渔夫们乘船,北上,初时不适应,晕船两、三天,后有老全递药,而诸葛瑾服药,方才状况好些。
    顺风顺水地,诸葛谨一行人花费五天,抵达一片沙滩上。
    刚踏上岸的时候,诸葛瑾头重脚轻,甚觉不习惯,问道:“这是哪儿?”
    老全道:“还能是哪儿?应是浮阳县罢?”
    “你不是没去过?怎知这里是浮阳县?”
    “我是不知,但是我们可以找人问一问啊?”老全熟门熟路地把船拖到岸边,找了一颗大树,把绳子栓好,以防渔船飘走。
    老全一边干活,一边说:“再者,公子可别小觑咱们,咱们虽没去过浮阳县,但论沓渚、三山,我们可有去过!那里就设有“渡口”!”
    其余渔夫们也效仿老全,吃力地把船推到岸边,再用绳子系上树杆,栓紧。
    完后,众人的衣裤全都湿透。
    没法子,谁让这里没有海港……哦~不对!是渡口呢?
    诸葛瑾郁闷,却打起精神,怀揣份额不多的干粮,领着一群渔夫们往前走去,指望能找到一、两座小村庄。
    幸运地,诸葛谨一行人走了半天,见到了一户人家。
    诸葛瑾大喜,当即敲门,问人,开口道:“老爷爷,你好!请问这是哪里?”
    开门之人,乃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答道:“此乃浮阳县。”
    浮阳县?
    如此说来,岂不是抵达了?
    诸葛谨激动极了,又问:“敢问浮阳县府怎么走?”
    老者道:“你从这里走下去,遇见官道,再顺着官道走两个时辰,便是了。”
    看来距离颇远啊?
    连连地,诸葛瑾感谢老者,告辞,远去,和众渔夫们一起。
    又经过许久,诸葛瑾一行人真就来到浮阳县府。
    “这……这便是浮阳县府吗?”老全咂舌,“真气派啊!”
    诸葛瑾笑嘻嘻地朝县府门前的两名守卫们行个礼儿,朗声道:“两位大哥,学生诸葛瑾,有急事拜见浮阳县令刘玄德,还请通容禀告?”
    诸葛瑾仔细地打量两名守卫们,生怕两名守卫们像别的郡府、县府那般,见人非得索要好处……幸好两名守卫们尽忠职守,哪怕诸葛瑾没有拜帖啥的,也同意替诸葛瑾禀报。
    便见一名守卫开门,进府,通知浮阳县令。
    下一刻,浮阳县令带着那名守卫,飞快地跑来——
    诸葛瑾几乎是惊讶地看着浮阳县令刘备亲切地招待自己,以及众渔夫们,二话不说便请人进府!
    少时,诸葛瑾和众渔夫们席地而坐,坐在议室厅里。
    晕晕乎乎地,诸葛瑾还瞧见另外两位不合适的人物也坐在这里。
    对方是高城县令关羽和阳信县令张飞!
    诸葛瑾:“……”
    甚么情况?为甚么关县令和张县令也会在此呢?
    却见刘备面不改色,仿佛没看见关羽和张飞般地,说道:“瑾先生来此,所为何事?”
    诸葛瑾打个激灵,想起正事,忙道:“学生奉……奉南皮县令之命,特来招募船匠。现今学生招到九名船匠,再按南皮县令的命令,带来浮阳县,请求浮阳县令你能尽快地建渡口,造船只,以备不时之需。”
    诸葛瑾给众渔夫们使个眼色。
    众渔夫们穿戴粗糙,却规规矩矩,行礼道:“见过浮阳县令!”
    刘备目光微闪,奇道:“敢问瑾先生是从哪里招募这些船匠啊?——真厉害!我招了半天,都没找到一个船匠。”
    诸葛瑾道:“不瞒浮阳县令,学生特意去了别的郡县,费了好久,才招得这几个船匠,还望浮阳县令善待这些人才啊?”
    刘备道:“瑾先生有没有别的事要忙吗?——若是不放心,留在浮阳县,暂时监督本县令建渡口、造船只也行呢?”
    诸葛瑾迟疑道:“这……我还要回去复命呢?”
    “这有甚么?”刘备摆了摆手,“我派人替瑾先生你回复,不就行了?省得瑾先生你多跑一趟。”
    诸葛瑾皱了皱眉,寻思南皮县令石越怎么着也该清楚殿下的意图,应该会替殿下稍作掩护才是,遂道:
    “那……那就依浮阳县令啦?——学生便留在浮阳县一段时日,还请浮阳县令多多指教?”
    ——诸葛瑾真的生怕自个儿不在场,刘备会从众渔夫们身上,看出一丝端倪!
    刘备则稍作思考,写了一封信件,只说诸葛瑾找来九个船匠,并带到浮阳县,请问南皮县令知不知此事。
    末了,刘备还暗地吩咐使者先把信先送到渤海王府邸,倘若渤海王府的人拒收,那就送去南皮县府。
    使者携书信,快马加鞭,赶至南皮县,先去渤海王府邸送信,被拒,后找南皮县府,终于将信交给南皮县令石越。
    待到石越拆信,把信一看,亦简短回复,回复曰:
    『知道』
    石越再命使者把短信带回刘备那里。
    彼时,刘备收到信件时,诸葛瑾已然作为监督工,监督众渔夫们建渡口去了。
    徒留关羽和张飞仍是侯在刘备,和刘备一块看完了短信。
    张飞一头雾水,奇道:“大哥,南皮县令很忙吗?居然只写了两个字?”
    刘备笑而不语。
    张飞瞄了一瞄关羽,嘀咕道:“二哥,你瞧大哥在笑甚么?”
    关羽摇了摇头,默不作声。
    刘备有心想说甚么,却又甚么也没说。
    良久,刘备道:“二弟,三弟,你们该回去了,免得被旁人看到,徒生是非。”
    “啊?为啥?”张飞瞪圆了两眼。
    刘备却不予理会,直派人把关羽和张飞分别送回高城县和阳信县,宛如关羽和张飞从来没走似的……上行下效,既然殿下不想让大家知晓,那大家就不知晓罢。
    诸葛瑾忽悠刘备,为的是不让刘备知道主角刘辩又悄咪咪地离开渤海郡。当然,诸葛瑾没有忽悠成功,刘备起疑了,并不动声色地得知刘辩跑了~
    另外,中秋节快乐!教师节快乐!今天是双节日啊!!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巧了!我也叫刘辩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smgc/fkmmfgcs.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