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曹操很会抢风头

小说:巧了!我也叫刘辩  作者:小桥静水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巧了!我也叫刘辩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smgc/fkmmffam.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话说真要重赏曹操,该赏曹操甚么呢?
    总不能又赏一、两袋米粮罢?
    这赏赐可太没排面了。
    手托下巴,刘辩认真地思考——
    事实上,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东光县目前……貌似没有县令?
    不如任命曹操为东光县的县令,如何?
    心有所动地,刘辩随即又想到:渤海郡有八县,惜叹八县都没吏员了,都跑空了……现今好不容易稳定了两县,还有六县需要自己治理——待到整顿好八县时,少不得还得任命八个县令呢?
    那么,问题来了:任命谁当县令好呢?——陌生而普通的士族文人就免了,他刘辩太缺忠心而优秀的下属了……可不能太随便给啊!
    “——殿下!”这时,何先开口了,一脸迟疑,“有一句话,我不知该说不该说。”
    你都提了,难道还不说吗?——他摆了摆手,说道:“——讲!”
    何先便讲了,讲道:“殿下,曹主簿……有一副围棋。”
    “嗯?”他愣了一愣,“围棋?”
    是他想的那种围棋吗?——围棋,棋类游戏?
    “是的。”何先笔划说,“曹主簿虽将东光县的大部分物资全都上缴到南皮城,可却单独留下那一副围棋!殿下,你看……?”
    刘辩:“……”
    讲真的,一副围棋罢了,他除了惊奇曹操居然爱下围棋,就……就没别的想法了。
    毕竟他也不算一名围棋高手,而且他对围棋……不甚了解?
    曹操要拿,便拿去呗?应该……应该没关系罢?
    却见何先皱眉道:“殿下,曹主簿办事虽有功绩,但观曹主簿私自地收藏围棋……”
    何先戛然而止。
    何先适时地透出几分忿忿不平。
    此时,何先一副打小报告的模样,活像小人嘴脸。
    刘辩愣了一愣,却懂了。
    何先的意思是:书信一封,斥责曹操昧下围棋吗?
    由此,曹操铲平东光县的世家和豪强们这一份业绩就……就抵消了?
    何先啊何先,你可真是大聪明——你咋不建议我,让我辙了曹操的主簿功曹一职,再安抚曹操,恢复主簿功曹,顺便再任曹操为县令呢?
    若不是顾及场合,刘辩真想翻个白眼。
    摇了摇头,他说:“无妨,无妨,不过是一副围棋而已。”
    何先却道:“殿下,此事虽小,却需警惕!万一今后有人效仿曹主簿呢?……殿下顾及曹主簿的功劳,默认曹主簿藏下那副围棋,此举虽在情理之中,但被世人得知,随意拿走一、两件贵重物品无所谓,又该怎么处理呢?”
    “何先,你说得在理。”他满头黑线,“那本王该怎么做呢?——书信一封,斥责曹主簿吗?……”
    这可太吓人了。
    斥责的目标是曹操呀?
    曹操的名声哟~会不会凉了?
    何先却慎重道:“是的!”
    刘辩心累,但又想出其中关键之处,便道:“好,本王这就写——”
    于是乎,刘辩写了一封书信,内容是训斥曹操岂可随意地贪图那副围棋。
    虎脸地,他将书信递给何先,都不敢想像之后的面画。
    尔后,何先亲自再往东光县跑一趟,替刘辩传话……
    待到何先再次地归来时,刘辩居然收到曹操的检讨信了!
    这可太神奇了。
    刘辩浏览曹操的检讨信,惊艳曹操的字迹帅气潇洒之余,还发现曹操的文笔极有水平:花式骈文说自个儿愧疚极了,决定将围棋交还给刘辩——
    “这……是围棋?”眼皮跳了一跳,刘辩看完信后,瞅着何先手捧着的那副围棋。
    棋盘、棋奁、棋子黑、白色儿……一个都不少!真真齐全了。
    可惜刘辩对围棋真不感兴趣,遂道:“本王再写一封信,就说念在曹主簿及时自省的份上,就破例将围棋赏给对方罢?……再者,曹主簿虽然犯了错,好在不算严重,可不能被抹去本人在东光县的贡献——”
    刘辩思量再三,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将围棋投其所好,送给曹操;另一封则是任命曹操为东光县的县令。
    刘辩将这两封信件连同围棋,一并交给何先。
    何先领命,又辛苦地跑到东光县,将信与围棋通通地交给曹操——
    期间,这事并未刻意地隐瞒。
    是以,当曹操收到刘辩的通知后,领了东光县令之职,人生真可谓经历了大起大落,整个人都风中凌乱了。
    激动的。
    曹操也写回信,告诉刘辩:再过两天,东光县的两座窑场就建成了。
    到时,曹操便会返回南皮县,拜谢刘辩。
    接下来,曹操还未回来,南皮县和东光县的人们就极其惊诧:没想到……没想到曹主簿擅自收围棋一事有点瑕疵,渤海太守却相当豁达,念在曹主簿往日功劳的份上,竟然只将曹主簿训斥一番——
    这可太便宜曹主簿了!
    也许是这段时日过得太安逸,也许是众人忘记了昔日吏员们是多不靠谱……总之,曹操收围棋这一小事,经过一天半的发酵,居然酿成了可怕的翻车!
    流言四起,皆道渤海郡的曹主簿好生不要脸皮,渤海太守那般重用曹主簿,曹主簿却别有居心,背叛了渤海太守,令渤海太守失望至极……
    吧啦吧啦地,流言愈演愈烈:不知情的,还真以为曹主簿是大凶大恶之徒,而渤海太守就是被蒙蔽的、可怜的好吏员,若不能及时地将曹主簿革职查办,只怕整个渤海郡都要完了!!
    这情况都惊动了袁绍、袁术、刘备、石越等人。
    傍晚汇报工作进度的时候,袁绍还主动地询问:“殿下,这两天究竟发生了何事?为甚么人人都在说曹主簿?难不成曹主簿真要起兵,攻占渤海郡?”
    嗯?
    此话何来呀?
    他张大嘴巴,一时接不上话来。
    却见袁术眉头一皱,奇道:“曹操那厮,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如何攻占?”
    刘辩:“……”
    这!这……袁术你这话更离谱罢?
    刘备目不斜视,也发表感慨,感慨道:“殿下,我倒听说曹主簿意图不轨,想要霸占东光县美人,实在不成体统!”
    刘辩:“……”
    刘辩的表情切换成沉深。
    刘辩与众人大眼瞪小眼。
    接着,石越、关羽和张飞亦发表所见所闻。
    通过这番交流,众人都沉默了,不得不总结出:
    究竟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把曹操描绘得十恶不赦了都。
    若有所思地,刘辩听完众人的工作进度后,一面下令众人继续维持整个南皮县的运作,一面再派何先去打听曹操的动静——
    刘辩满头黑线地得知:曹操压根不予理会!
    就仿佛没听到似的。
    可是,刘辩敢发誓,曹操一定听见了!因为……
    因为,曹操后来说了!
    两天后,当曹操如同商贩,领着队伍,带着大量青砖,回到渤海王府邸,并与众人重逢聚在书房时,曹操禀告刘辩,禀道:
    “主公,我不负使命,已经调查到流言出处。”
    刘辩便问:“是谁传的?”
    “主公,是孟家和马家!”曹操飞快地回答。
    “孟家?马家?”他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想起这两家皆是东光县的世家豪强嘛?心下一紧,他问,“怎么说?”
    “说来也怪我。”曹操叹气。
    原来,自打那晚,曹操带人夜袭孟府和马府,并将对方通通赶走后,对方几十人口,便打定主意离开渤海郡,再也不敢滞留东光县……这可不行!
    把眼一眯,曹操一面将两家的田地通通地没收,一面派人佯装歹人,分别设计将两家人们往南下“重合县”赶去——重合县乃是渤海郡的县城之一!若没弄错,想来重合县也有世家和豪强?
    反正,曹操的人马肯定了孟家和马家的族人皆都去了重合县,方才作罢。
    也因此……因此,侥幸逃得一命的孟家和马家终于有力气恨起曹操了。
    据说孟家主和马家主联系了重合县的几个世家族长,也不晓得商量了甚么。
    但观这两日南皮县在疯狂地指责曹操,便很容易让人联想是重合县那一群世家们的手笔了?
    嗯~哪怕不是,曹操也决定——
    是!!
    快瞧,这不是有理由再派兵去搅乱重合县了吗?
    多方便!
    等到重合县的世家、豪强们被削了,再将之赶去下一县。
    一环套一环,一招五、六遍吃法,不信搞不定渤海郡!
    当众人亲耳地聆听曹操的打算后,彻底说不出话来。
    偏偏曹操还道:“主公,不必打压那些流言,再让流言传几日,我们应该早做准备,只等流言太过分时,再抓三、四个搞事的,“问”出对方是重合县……”
    那就能借机削平重合县的世家和豪强们。
    抽了抽气,刘辩用佩服的目光注视曹操。
    此法,甚好!
    曹操轻拍脑袋,又道:“主公,东光县的两家窑场都建好了!我命陶瓷工们烧制青砖,幸得青砖十万只,还请主公过目——”
    “十、十万?!”众人咂舌,快要不认识“十万”了!
    话说十万……十万块青砖很容易得到?
    众人目不转睛地看着曹操。
    曹操像是看穿众人的想法,笑眯眯道:“东光县的陶瓷工们技术高超,只需一种“模板”,就能一口气地烧制百个、千个,一点也没难度!”
    说罢,曹操抚了抚掌,似是看过甚么,眼里满是惊叹。
    刘辩也赞叹不已,高兴道:“太好了!有了青砖,就能建砖房了!”
    砖房可比木屋更结实、更实用、更上档次啊!!
    他可太喜欢砖房了。
    他对刘备说:“王叔,这些青砖能建几所房屋?”
    刘辩迟疑道:“大概七、八所罢?”
    “七、八所?”他好不泄气,“真少啊!不过……”
    不过,以后窑场都会出产青砖,不愁建不了“砖房区”!!
    他直起腰来,又支棱起来。
    却听刘备忽然道:“殿下,不考虑渤海王府邸吗?”
    “渤海王府邸?”他愣了一愣。
    刘备道:“殿下不觉得渤海王府邸……太小了么?”
    曹操想了一想,似在对比甚么,亦道:“比起孟府、马府乃至石府,主公的府邸的确小上不少!”
    冷不丁被曹操提及石府的前石氏族长——石越则挑了挑眉,睥睨曹操。
    奈何曹操迟钝,没有留意到。
    “你们是说……扩建渤海王府邸吗?”刘辩好想挠头,但他为了形象,必须忍住,“若要扩建府邸,又需要多少青砖?”
    刘备默默地估算一阵,拱手道:“殿下,大概需要两万块青砖。”
    “两万块青砖?”——这也太贵了罢?!他顿时心痛了,“罢了,罢了!下次一定!我们先把“砖房区”建起再说!”
    听罢,刘辩深深地,深深地凝视刘辩,眸光有一丝说不上来的微妙。
    刘辩回望刘备,纳闷地想:我做错了吗?——虽说扩建府邸之类,的确不错,有助于大伙儿住房更加舒适!但是……
    但是,真要花掉两万块青砖,那得少建几座砖房啊?
    现今的佃农们还没全部着落呢?他得多替大家考虑!
    青砖能出产了,能自给自销,大不了以后再用呗?!
    只才推迟数月……多大的事儿!
    他不急。
    “主公之言甚好!甚好!”听了刘辩的话后,曹操两眼弯弯,忙不迭地说,“对了!主公,若觉南皮县人口太多,田地不够分,也可将一部分佃农们迁回东光县啊?——东光县也有大量被搁置了的田地!”
    “曹主薄所言甚是!”刘辩已然不晓得该怎么夸曹操了,“此举虽好,东光县佃农们却在南皮县登记了呀?……”
    真要把东光县佃农们迁回去……岂不白登记了?
    这可愁了。
    谁知,曹操想也不想道:“主公,那也好办!如若南县城还能收留佃农们,便不迁居罢?——重合县不是有世家和豪强们吗?或许……”
    或许,又能挤出一支十万名佃农们?
    届时再将其迁入东光县?!
    曹操神情那叫意味深长。
    刘辩则拍案道:“准了!准了!就让本王静等佳音罢!!”
    众人则缩了缩脖子,完全没法反驳曹操——
    一时之间,曹操风头正盛,好不威风!
    “殿下!殿下!”就在曹操抢尽众人的风头之际,有人在书房外大喊,“又、又有十万佃农们涌来南皮城了!!”
    啊?!
    来得真快!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巧了!我也叫刘辩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gsmgc/fkmmffam.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