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重生东汉末年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qics/cfsfkcmo.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关于本乡任官的弊端,郭斌就是一个最近在眼前的例子。丫丫电子书 www.shuyaya.cc更新最快
郭斌出身便是在阳翟县,伏龙山庄崛起虽速,可是其在阳翟县,乃至颍川郡中的巨大影响力却是毫无疑问的。自起家之初,郭斌便没有吃独食的心思,而是尽力联络乡里豪门。努力使自己尽快融入阳翟县的上流社会,成为可以影响阳翟县中各家豪门的重要力量。
后来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却是将阳翟县中各豪族正式绑上伏龙山庄马车的重要举措。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在天下的影响力毋庸置疑,能够主导重修南宫的大型建筑集团,又岂是浪得虚名的?
随着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的成功,越来越多由阳翟县各大豪族联合,共同创立的公司纷纷涌现,无论是阳翟服饰还是阳翟文具,都将整个阳翟县的各大豪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郭斌就任阳翟县令,则更是明确了其在整个阳翟县的领导地位。
后来,在长社之战结束后,为了安顿好被俘的二十万黄巾军俘虏,郭斌通过荀彧联络颍川郡中各大豪族,集合起整个颍川豪族的力量,这二十万黄巾俘虏往塞外迁徙的工作方算得是圆满完成。
这联络颍川豪族的重任,自不是荀彧凭着空口白话地向各大豪族许诺而实现的,这其中虽也有颍川荀家的面子在里面,可最根本的还是郭斌善财童子的名声和从不亏本的事迹。当然,郭斌将醉仙楼开往全国,并每当开到一地便要联合当地豪族共同出资入股的经营传统,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涉及到额度如此巨大的投资,各大豪族自然是权衡利弊,瞧准了方出手的。
郭斌则依靠着塞外三城的巨大成功,依靠着源源不断流向颍川郡的巨额资金,证明了颍川豪族的眼光是正确的。而这,又反过来推动了颍川郡中豪族对郭斌的信任,使得他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郭斌周围。
黄巾之乱后,天子将郭斌任命为颍川郡守,固然有着酬赏功臣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和长远布局,更重要的还是看在郭斌的忠心和他在颍川郡的影响力上。若是由郭斌担任颍川郡守,便可迅速整合颍川全郡的力量,绥靖地方,支持中央。要说汉朝还残留着许多封邦建国时期的残余传统,这掌控地方的手段,也可极好地表现出来。
汉朝行的虽确是自秦始皇时候便已经确立的郡县制,在西汉初年也曾有过郡县制与分封制的讨论,甚至在汉景帝时还曾引发了震动天下的七国之乱,可郡县制还是凭借其毫无疑问的先进性和对新时代的适应力,被安安稳稳地推行全国。
然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斗争,却是从来未曾停止过。
在汉朝,较之有自己一套完整的行政系统,有独立的军事能力的封国来说,中央对于郡县的掌控能力无疑是极强的。刘邦初得天下时,以天下的土地酬赏功臣,这既是流行了近千年分封制度的传统,也是当时人们的思维惯性。毕竟秦得天下不过十四年便已覆亡,对于功臣的酬赏,上位者所能想到的只有封邦建国,而天下豪雄所能认同的,也不过是封邦建国。当初项羽灭秦之后也是分封了诸侯,而他自己也不过是个西楚霸王罢了。可见,后人脑中先入为主并根深蒂固的皇帝制度,在此时的社会精英脑中并非唯一的选择,项羽还是只想着做个如周王一般天下的共主。
刘邦通过酬赏功臣,激发天下英杰的积极性,为了他消灭项羽的事业出人出力,可当他将项羽干掉后,却重新面临着当初项羽灭秦后所面临的选择:到底是要郡县制,还是要封邦建国?
得到秦朝图书籍册的刘邦自然晓得郡县制的好处,也晓得封邦建国的坏处,他自然也害怕他所策封的诸侯中再出一个当初“汉王”一样的人物篡夺天下,这可如何是好?但是,天下封邦建国的现实已经形成,各个封国虽确是受刘邦策封,却也保持着其政治独立性,并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若是要将这些封国同时取缔,势必要天下震动,其天下共主的地位甚至会瞬间崩塌。因此,刘邦所定下的计策是徐徐图之,并在战胜项羽后,将天下最强的诸侯“齐王”韩信的军队夺了过来。至于韩信当初如何获得齐王的爵位,也有一番明争暗斗,历史上自有记载,此处便不赘述了。
就这样,刘邦在逐渐削弱乃至取缔异姓王的同时,大肆分封同姓亲信为王,用以牵制异姓王,直到最后喊出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口号。那么,熟知封邦建国制度弊端的刘邦,为什么又要大肆分封同姓王呢?这还是要从当时天下的形式来看的。
此时的天下形势,楚汉之争结束不久,被削去封国后的各个诸侯王的原部属散布各地,而地方政府初立,郡县制度又缺乏强有力的军事权力,因此天下尚不稳定。若是单单取缔了异姓王,那么原来各诸侯国的部属何去何从?这些人多是战国时期六国的贵族,识文断字,通晓天下大势,是难得的社会精英,刘邦夺去天下靠的也是他们的力量。异姓王被取缔后,若是任由这些需要政治地位的社会精英流落社会,无疑会成为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更是面临北方骑马民族巨大压力的新兴西汉王朝的人才浪费。因此,建立封国以绥靖地方,并招揽四方英才为朝廷所用,便成了刘邦最好的选择。
在刘邦看来,这些同姓王除了自己的兄弟,就是自己的儿子、侄子,大家都是一家人。况且这些同姓王赴国的时候,大多年纪幼小,其国中的主要官员又是中央任命的,因此在短期内是不用担心地方叛乱的。
但是,这种封国的形式,却着实有着制度上的优势。这样将同姓子弟分封各处后,他们就有独立的军事权力,可以在封国内迅速形成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一旦中央有事,这些被分封到各处的诸侯王便可起兵勤王。这种助力,在时时刻刻处于匈奴巨大军事压力下,并感受过白登之围困厄的刘邦看来,是一种切切实实的保障。
同时,这何尝不是刘邦为天下刘氏留下来的一个退伸步?
白登之围,身为天子的刘邦都差点儿战死,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何等惊世骇俗的事情?因此,感受过这种一生事业都差点儿要崩盘的痛苦的刘邦,便不得不考虑一旦长安城被攻破,刘氏一族怎么办?
将这些刘氏子弟都放在京师养着,若是在和平年月,这没有什么。可长安城都处于匈奴人铁蹄的威胁之下,中央政府都要朝不保夕了,一旦匈奴的冒顿单于率军攻陷长安,那宗室岂不是给一勺烩了?而若是将这些刘氏子弟分封出去,他们便可及时派兵进京勤王,即便是最坏的局面,长安城破,天子被杀,那从各地的刘氏子弟中推举一位天子重新领导天下,也不是不可以嘛!长城这个人造的天险,使得北方骑马民族很难长期霸占中原,到时候坐江山的还是姓刘,也还是他刘邦的后代。
说到这里,有人便会说了,刘邦若真是这么英明神武,目光如炬,战略布置如此精密,难道他就想不到即使是分封同姓诸侯王,也有国家 分裂的危险吗?在分析人行为和意图的时候,郭斌从来都是习惯于将人高看一眼,刘邦这种一代豪雄,若说他看不透这个问题,郭斌也是不相信的。
无论是不是同姓,一旦时间久了,情分也就逐渐弱了。当年的周王室,所分封的又何尝不是亲信之人?可是政治形势从来都是不断变化的,也从来没有万世不朽,措之四海而皆准的制度。在古代,想要维持国家稳定,靠的绝不仅仅是完善的政治制度,更是天子平衡各方的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手腕。一项制度,能够管上十年的用,便算是好制度,一旦不符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了,天子可以更改嘛!若是身为大宗的天子,连改革旧制的勇气和决心都没有,那他还有什么资格坐在那个位子上?刘氏的江山,需要的是能掌控万民,强有力的天子,而不是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夫人之手的蠢材。
到了那个时候,若真是有诸侯王起兵作反,并且竟利用相对天子来说极少的资源获得了胜利,那刘邦只有高兴的,说明他的后代出了能人了,天下还是姓刘,皇帝还是姓刘,还是他刘老三的后代嘛!
每每想到此处,郭斌也总是不无恶意地揣测,这是否也是刘邦特意给后人出的一道题呢?
在汉初,天子并非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因为一旦天子胡作非为,宗室中便自然可以推举出新的天子来。因为各地的诸侯王都是宗室,是一家人,而且他们都有实力,若要换个天子,只要有太后或族中长辈主持,各地诸侯一响应,便可成为现实。而这也不过是老刘家的家事,不会引发整个社会的大动乱,在天子眼中,只要不是老刘家的江山被覆灭,那么老百姓的伤亡和损失如何能被看在眼中?这就给在位的天子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非得做出点儿样子来,为宗室,为天下人所认同了,自己的皇位才能愈发稳固。
在汉武帝之前的皇帝,无论是汉文帝还是汉景帝,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而汉武帝更是凭借着历代天子努力积累下来的家底,打败了匈奴人,成就了远超乃父的功绩。固然有人说他穷兵黩武,可正是这种穷兵黩武使得汉朝人有了面对骑马民族的勇气,使得汉民族在面对塞外骑马民族的时候,心理上有了优越感。从此以后,人们知道骑马民族并非不可战胜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曾经将他们打得屁滚尿流,远遁千里。
当再次面对骑马民族入侵的时候,摆在汉人面前的,再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如何将其击退的问题。而这,就是中华民族强大自信心的来源,也是在面对异族入侵时,所以能百折不挠,存续至今的原因所在。
支撑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断绝、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的,不仅仅是中原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更是中原民族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这一次次屹立于世界之巅的胜利,给予这个民族战胜困难的莫大信心,正是坚信自己可以胜利,一次次的失败才被人认为仅仅是方法上的错误,才使得一位位英雄人物奋力崛起,欲拯救民族于危亡,才使得中华民族在一次次危机面前赢得胜利。
近代以来,这个古老的民族在面对未知而强大的西方文明时从原本的骄傲自大转为战战兢兢,一次次战争的失败使得这个古老民族丧失信心,西方诸国仿佛成为神祇一般不可战胜。百年屈辱使得民族之自尊跌落,而崇洋媚外之心恣意横生,即便是到了如今,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亦是难上加难。
那么中华民族该如何重新振作呢?无非四个字:重树信心。
只有击败强大之敌,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方能重拾民族之自尊。那么,七月六日开始,便需要全体国民竭力奋发,努力赢得没有硝烟之战争的胜利,则 民族的脊梁自可重新挺直。
一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多么美妙而让人心驰神往的美好明天啊!
作者注:这一个大章正是一挥而就,当真是不吐不快,写作之乐趣便在此处了,请众位读者大大原谅潜阳的任性吧,我真不是来骗钱的。
无论是汉初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还是分封异姓王与分封同姓王时对刘邦处境的分析,都是潜阳苦苦思索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问题。至于崇洋媚外的原因,更是困扰潜阳数年而不得其解的问题。终于在这一章,潜阳任性了一回,将心中所思所想通通写了下来。或许有点理想主义,也或许有点儿纸上谈兵,潜阳见识浅薄,也只能说到这里了。
若是能有一言以教我,或者指出本文谬误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评论,只要不是毫无头脑、毫无逻辑的喷子,便是颇不成熟的言论,潜阳也只有感谢的。希望大家反驳的时候,能够有理有据,有道理有证据可以摆上来嘛,这样潜阳跟你对喷起来也更有乐趣不是?不过对于那些简单而纯真得只会问候家人或侮辱人智商的喷子,潜阳只有对其永久禁言了,这事儿在下又不是没有干过。嘿嘿...
另外,在下觉得大概是时候建立交流群了,作为大家交流看法的平台也是好的。潜阳相信,只要是能耐下心来看拙作的,不是太无聊就是有点儿想法的,反正不可能是小学生。能够与众位英才及时交流信息,也是在下的愿望。
若是对于建群有什么好的建议,也请在评论区留下。
潜阳拜谢。 百度 求小说网 有求必应! 重生东汉末年 https://www.qiuxiaoshuo.cc/read/cqics/cfsfkcmo.html 全文阅读!求小说网,有求必应!
小说推荐
- 东汉末年立志传
- 宅在一处,静观风云曹操、刘备、孙权、袁绍、袁术、刘表、张鲁、马腾、董卓以及等等一系列大能们,请无视我吧活下去是我的目的,好好活下去是我的动力,我是来打酱油的(注明:这是一个坑,无聊时写写,对更新莫要抱有期望Ps:文中事项内容,参照三国志,毕竟已经有一本参照三国演义了
- 言情小说贱宗首席弟子全本
- 最新章:最新章节 第七十五章 终战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东汉末年,群雄纷争,三国乱世,跌宕起伏重生在这样一个时代,郭鹏最初的想法仅仅只是自保,想在乱世之中争取一份善始善终可是,当他随波逐流到了历史的岔道口上时,他赫然发现他的野心已经膨胀的难以自抑了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 言情小说御炎全本
- 最新章:新书《启明1158》已经发布
- 混在东汉末
- 这是一个混混的成长史。曾几何时,他以为这应该不费劲,可是,很快他就现这历史有些吊诡得可怕,要想实现这个目标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个英雄、奸雄、枭雄纷纷出场,或逼、或诱、或欺、或骗,让人不得安宁,逼得刘修出怒吼
- 言情小说庄不周全本
- 最新章:网友上传章节 尾声
- 回到东汉末
- 吕布是我丈人!袁术是我亲爹穿越到三国的冯耀有一天忽然发现,他竟是袁术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历史从这一天开始发生了改变,统一三国只是练练手,冯耀的目标是让大仲帝国的子民傲立在全世界每一寸土地上
- 言情小说一百二十全本
- 最新章:第六百五十六章 开启第二级文明(大结局)
- 重生年代:退伍糙汉将辣妻扛回家
- 现代二十一世纪的学霸李乔木因为赶论文,结果过劳死。一朝重生到了八零年代另一个李乔木身上。她傲人的身材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又干又扁的身子。还没来得及消化这重生回来的大事,她转头又知道自己穿的还是在一本书里。她穿的这一家人在书里就是女主坎坷命运当中的极品亲戚。当然了,最后这一家人也没有个好结果。看着那些没
- 言情小说诗迷连载中
- 最新章:第1071章终章
- 穿越东晋末年
- 东晋末年,天下大乱在北方,拓跋珪俨然呈现出霸主气息,慕容氏陷入了内乱分裂,关中为羌族姚兴占据,赫连勃勃蛰伏漠北窥伺中原而江东地面,士族日渐衰微,寒门蠢蠢欲动,司马氏作着垂死挣扎,孙恩、卢循、徐道覆即将祸乱东南,桓玄、刘裕也将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一场改朝换代的风暴正在蕴酿当中值此乱世,罪大恶极,被执行人
- 言情小说酥酥麻麻全本
- 最新章:完本感言与新书简介
- 蜀汉之庄稼汉
- 这里讲的是一个非法穿越的苦逼如何在乱世三国里苦苦挣扎,努力种田的故事
- 言情小说甲青连载中
- 最新章:第1357章 料事如神
- 回到东汉
- 推荐东华的新书《系统之异界重生!故事讲述的是华夏国安队长付麟,为保妻女而着敌人暗算,意外穿越到三国,从而创造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看主角怎么样成为一方诸侯,看主角怎么招猛将,收美女,娶公主…等等精彩故事,等您来欣赏点评 由于本人不是历史学家,再加上本故事是借构历史框架和三国虚构而来,如有同历史不
- 其他小说东华小仙连载中
- 最新章:第八百七十七章 扫清寰宇!
- 东汉霸业
- 叶晨,一个现代人,中了五百万的彩票,可是无福消受,一场车祸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居然来到战乱纷飞的三国时代。黄巾之乱,讨伐董卓,群雄割据,他将经历一幕幕的战争之乱,原本的三国鼎立,因叶晨到来,天下成为了四国并立。最后走上傲视霸业的道路。本人开了两个群95542994(满.第二群56803261(未满)望
- 历史军事分手为啥把碗带走全本
- 最新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一统天下(完)